前面的文章阿粉给大家介绍了 SpringBoot
的自动装配功能,相信大家对自动装配都有了很好的理解,那么今天阿粉通过一个示例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如何编写一个自己的 starter
。
再编写 starter
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 starter
,一个 starter
其实就是对一个功能的集成封装,然后对外提供一个依赖,让业务去使用,像我们熟悉的 Redis
,mongo
,mybatis
等。另外由于任何人都可以编写自己的 starter
,那么为了区分官方的 starter
和个人的 starter
,通常在命名上面会有一个规范。所以 SpringBoot
官方提出,第三方在建立自己的 Starter
的时候命名规则统一用xxx-spring-boot-starter
,而官方提供的 Starter
统一命名方式为spring-boot-starter-xxx
。
通过我们前面的文章,我们知道自动装配首先要有一个配置类,其次还要有 spring.factories
文件,所以这两步是必不可少的。接下来我们就实操一下。
编写配置类
编写配置类首先要添加一个自动装配的依赖,然后再编写对应的配置类和业务实现类,在 pom
中添加如下依赖
1 |
|
装配类
1 |
|
属性类
1 |
|
业务实现类
1 |
|
简单说明一下上面三个类都是干什么的,MyHashTemplate
该类是实际业务需要注入的类,用来对入参进行 MD5
还要,然后返回一个拼接了前缀的字符串给业务。这个前缀是通过 application.properties
中配置 ziyou.hash.hashPre=JavaGeekTech666
配置后传递过来的。MyHashProperties
是接受属性值的类,MyHashAutoConfiguration
则是自动装配类,这个类会根据条件进行 MyHashTemplate
Bean
的初始化,并将前缀进行赋值。
增加配置文件
最后还需要在 resource
文件中编写一个 META-INF/spring.factories
文件,内容如下
1 |
|
前面的 Key
是固定写法,后面的 value
就是配置类的全路径引用地址。
在项目中使用
编写完了 starter
过后,我们再创建一个新的 web
应用,在其中增加我们编写的 starter
来验证是否成功。第一步在 pom
文件中增加依赖
1 |
|
1 |
|
1 |
|
在 application.properties
文件中增加如下配置
1 |
|
启动项目,我们访问地址 http://127.0.0.1:8080/hello?name=ziyou 可以看到效果如下。
至此可以看到,我们自己编写的 starter
已经成功生效了,只不过功能很简单而已,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的实际功能来实现一个复杂一点的 starter
来提供开箱即用的效果。
在一些大公司特别是一些中间件或者中台团队,很多时候都是提供各种工具的 starter
来给业务团队使用的,毕竟很多重复的功能如果每个业务团队都自己开发的话,完全是浪费资源,通过中台团队统一封装 starter
,让各个业务团队拿来就用快速搭建业务即可。